《社会政策研究》2024年第2期目次及摘要
中国式社会服务国家:内涵特色、发展取向与实现路径
林闽钢
[摘 要]从世界范围看,社会服务国家成为新风向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社会服务国家建设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本文认为中国式社会服务国家能彰显人民性、体现家国情怀,全周期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并且实现全民覆盖,能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基础性作用,更具包容性、发展性、综合性。为此,应在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选择全民基本社会服务的发展路径,强化社会服务的社会投资功能,用数智化深度融合社会服务,以社区为载体走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服务国家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林闽钢: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老龄文明智库首席专家[引用格式] 林闽钢.中国式社会服务国家:内涵特色、发展取向与实现路径[J].社会政策研究,2024,(02):3-10+131.
新时期完善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政策:目标、方向和主要任务
关信平
[摘 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需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政策体系,坚持五个基本方向:一是高度重视和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在各个方面日益增长的基本需要;二是切实帮助不同群体抵御各种新的风险;三是帮助人民群众提升自身能力;四是兼顾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五是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矛盾。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要让人民群众以主体的身份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之中,合理提升总体福利水平和资源投入水平,不断优化社会政策的结构,进一步提高社会政策的公平性,切实推动积极的社会政策,形成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作者简介] 关信平: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教授[引用格式] 关信平.新时期完善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政策:目标、方向和主要任务[J].社会政策研究,2024,(02):11-20+131.
[摘 要]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上,社会政策作为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社会权益的制度安排,应具有包容性、共享性和发展性,并在与经济政策和公共政策的合意与协同中,不断实现其维护和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社会权益的政策功能。包容性社会政策是以人群包容、风险包容和变革包容为内涵的回应性政策;共享性社会政策是以合作共识、责任共担、收益共享为内涵的支持性政策;发展性社会政策是以能力提升、目标提高和政策协同为内涵的促进性政策。内容创新、机制创新和理念创新是实现社会政策包容性、共享性和发展性的基本路径。[作者简介] 席恒: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涵: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引用格式] 席恒,王涵.社会政策的维度、功能与创新路径[J].社会政策研究,2024,(02):21-33+132.
[摘 要] 社会工作既是基于价值的专业和理论驱动的专业,也是回应社会需要的专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构成了社会工作者参与政策实践的三大基础,社会工作者可以且应当利用政策实践方法去实施、完善和创新社会政策。[作者简介] 马凤芝: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陈树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引用格式] 马凤芝,陈树强.社会工作者参与政策实践的三大基础[J].社会政策研究,2024,(02):34-42+132.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养老政策碎片化问题严重,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的发布初步实现了对原有碎片化政策的归集和整理,但养老政策仍然存在制度间关系不清等问题,不利于服务清单落地与养老政策进一步整合优化。本文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和服务整合理论构建了基本养老服务政策整合理论,明确了整合过程所需经历的三个阶段,即“连接”、“协调”与“完全整合”。结合政策实践,本文识别了存在衔接问题的具体政策组合,提出当前清单整合处于由“连接”走向“协调”的过渡阶段,应以政策衔接作为该阶段的关键整合方式推进清单体系优化。本文进一步从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两方面提供了基本养老服务政策衔接和走向实质性整合的具体方案。同时,根据基本养老服务政策的整合过程对政策整合的一般规律进行延伸性讨论,以期为社会治理领域的政策整合提供更具广义价值的借鉴参考。[作者简介] 胡宏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佳怡(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引用格式] 胡宏伟,王佳怡.实质的整合:我国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衔接优化研究[J].社会政策研究,2024,(02):43-56+132.
张浩淼 唐屹阳
[摘 要] 社会纽带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必需的保护和认可,是衡量与检视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视角。养老保障体系中家庭养老保障的完善有助于强化直系纽带,社区养老包括互助养老的发展可以帮助老年人加强选择性参与纽带,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优化可以减少有机参与纽带破裂带来的影响,老年社会救助和老年福利津贴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公民身份纽带。透过社会纽带视角审视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可以发现,尽管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改革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还存在理念上对老年人社会融入的关注不足以及相关制度未能有效巩固老年人各种社会纽带的问题。为此,需要确立“保障生活与社会融入”并重的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理念,建立健全内容全面、系统协同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并优化与完善养老保障工作的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巩固老年人的社会纽带,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健全的保障。[作者简介] 张浩淼: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唐屹阳: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引用格式] 张浩淼,唐屹阳.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反思与优化:基于社会纽带视角[J].社会政策研究,2024,(02):57-66+133.杨复卫 妥慧芳
[摘 要]生育假制度随生育政策变迁多呈现互动式、渐进式调整,我国生育政策由限制生育转向鼓励生育,生育假制度革新应与生育政策同频共振。当前,生育假制度由职工福利向法定权利过渡,其革新历程更侧重于生育假类型的扩容,忽视了生育假制度规范零散、生育成本分担机制失衡、保障范围局限等问题。为回应我国“生育主导型”人口负增长态势,构建有效提高公民生育意愿的生育假制度体系,须在保障公民平等就业权、实现生育假成本共担机制的前提下,基于“基础-发展-未来”的层级逻辑展开生育假制度的法律续造。补足生育假制度革新短板,明确系统化制度构架、社会化成本分担机制及硬法软法协同化法治保障的具体措施,以期实现家庭及社会领域下生育权利与义务的平等,稳步提升国家总和生育率。[作者简介] 杨复卫:西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妥慧芳:西南大学社会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引用格式]杨复卫,妥慧芳.从产假到育儿假:生育假制度的革新路径与法律续造[J].社会政策研究,2024,(02):67-80+134.
空间地理与动态能力:街区慈善生态形成的双重逻辑
——基于杭州慈善基地的双案例比较研究
[摘 要] 基层慈善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已有研究多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分析单元剖析基层慈善的发展,忽略慈善活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片区联动格局,因此构建跨行政区划的、注重多主体协同的基层慈善生态成为基层慈善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本文提出基于“街区”场域的基层慈善生态概念,以空间地理和动态能力为分析维度,其中空间地理维度包括区位环境和政策支持环境等静态条件,动态能力维度包括合作网络形成和组织学习机制等动态条件。通过对杭州市两个慈善基地的比较研究发现,空间地理与动态能力共同作用于显性与隐性的慈善绩效,有利的政策与区位环境仅是街区慈善发展的基石,紧密的合作网络与持续的组织学习则是增强慈善主体适应力、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升其整体能力与绩效表现的关键机制。[作者简介] 徐越倩: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教授;许文颖(通讯作者):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博士研究生[引用格式] 徐越倩,许文颖.空间地理与动态能力:街区慈善生态形成的双重逻辑——基于杭州慈善基地的双案例比较研究[J].社会政策研究,2024,(02):81-92+134.
模糊 - 冲突理论下我国儿童家庭监护政策的执行偏差研究
[摘 要] 政策执行是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西方政策执行理论大致包括三个模式:“自上而下” 模式、“自下而上” 模式和整合模式。马特兰德的“模糊-冲突理论”作为整合模式的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成功摆脱了前二者的单纯变量或影响因素的理论局限,为不同类型政策执行提供了系统的、连续一致的解释基础,其模糊性和冲突性理论为我国儿童家庭监护政策执行偏差问题提供了适切的解释框架。基于此框架分析我国儿童家庭监护政策中的执行偏差表现为:执行目标偏差、执行主体偏差、资源调动偏差和执行工具偏差。这与该政策执行中的模糊性和冲突性不无关系。当前我国儿童监护政策的单一执行模式带来了目标的模糊性;政府视角的宏观与中观执行模式遭遇了家庭环境的微观性和具体性,二者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而各政策主体之间的“脱嵌”现象加剧了政策执行的模糊性和冲突性。基于此,儿童家庭监护政策执行应建构一个整合的过程,“上”“下”的策略整合才是保障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作者简介] 徐丽敏: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刘皓博: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引用格式] 徐丽敏,刘皓博.模糊-冲突理论下我国儿童家庭监护政策的执行偏差研究[J].社会政策研究,2024,(02):93-106+135.
枢纽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
[摘 要] 在街镇社区层面,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与一般性社会组织间扮演着枢纽桥梁角色,为增强基层治理效能提供了动力来源与创新载体。借助于上海市25个街镇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样本,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社会组织互动、社会关系链接、组织硬件基础和组织软件条件等组合下枢纽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组织硬件基础是枢纽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必要条件;(2)枢纽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参与基层治理具有资源赋能型、社会撬动型、复合推进型、内外协同型四种“殊途同归”的实现路径。本研究丰富了社会组织理论研究,研究结论可为地方因地制宜地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作者简介] 张冉: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石敏: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引用格式] 张冉,石敏.枢纽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J].社会政策研究,2024,(02):107-118+135.沈锦浩
[摘 要] 在疾病谱变化和照护市场化的背景下,医疗护理员逐渐替代家人成为照护住院患者的主力军,但是在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护理员往往受到来自社会的职业偏见。由此,他们做着“伺候人”的“脏活累活”却背负着污名化的标签。通过对上海市6家医院48位护理员的深度访谈,发现护理员会调用生存型、适应型和发展型等不同类型的观念图式建构照护工作的意义,以此来抵抗职业偏见和维护自身主体性。观念图式的调用受到微观互动和社会网络的共同影响,由此造成了工作意义建构的个体差异。面对全国照护人才短缺的困境,需要从社会文化层面着手,赋予照护工作以积极意义,消除护理员的职业污名。
[作者简介] 沈锦浩: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引用格式] 沈锦浩.同途殊归:医疗护理员工作意义建构的个体差异[J].社会政策研究,2024,(02):119-130+136.
文章刊发于《社会政策研究》2024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进入知网查阅本期杂志>>>>>
点击进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查阅本期杂志>>>>>
点击进入维普网查阅本期杂志>>>>>
点击进入万方数据查阅本期杂志>>>>>
点击进入超星查阅本期杂志>>>>>
点击进入龙源期刊网查阅本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