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建设 >> 专家观点 |
詹成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不断探索及深刻启示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1]。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经过一步一步的艰辛理论探索得来的,大体经历了党的二十大之前、党的二十大期间和党的二十大之后这三个紧密联系、不断深化的阶段。透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断探索的过程,对于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阶段(党的二十大之前):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初次阐述了我国现代化的5个特色,为即将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我们党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概念,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标识性、核心性的概念;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明确作出“两个确立”这一重大论断,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根本政治框架。上述这些理论探索成果都为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奠定了基础、作出了贡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初次阐述了我国现代化的5个特色,为即将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中央全会是在“十三五”即将结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成功、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十四五”即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向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号即将吹响之际召开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中国还将往哪里去、我们党领导人民还要干什么等问题备受国内外高度关注,备受人民群众期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新的历史进程、新的奋斗目标、新的重大时代课题自然而然就摆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主动回应了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一是充分肯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3];二是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中,首次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替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4];三是根据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丰富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富有感召力的远景目标,并着重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作了周密安排部署,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5]。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的五点重要特征:第一点,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第二点,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第三点,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第四点,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五点,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6]。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就我国现代化重要特色进行的第一次集中阐述,也可以说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最初理论表述,5个方面中国特色得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继承和发展。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经过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我们已经为实现这个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三十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了五点,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方向”[7]。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回应了时代之问和人民的关切,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开了一个好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概念,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标识性、核心性的概念。2021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8],并作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大论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概念[9],这些具有标识性的重大论断和概念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所继承和进一步阐发,从而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出了贡献。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表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1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作出“两个确立”这一重大论断,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根本政治框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期间的重要讲话,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政治指导:一是明确把“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回答好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11];二是明确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之首[12];三是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四是明确作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重大论断[14];五是明确作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5]这一重大论断。基于以往的理论演进和积淀,特别是基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呼之欲出! 第二阶段(党的二十大期间):“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一个14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整体迈入全面建设现代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重大事件,规模宏大、广泛深刻、复杂多变的全面现代化建设实践需要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予以指导,二十大前夕,我们党具备了进行重大理论创新、郑重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有利条件:一是我们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党逐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有条件进一步构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具体指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实践;二是我们党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战略支撑;三是我们党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些都为党的二十大在现代化理论上作出新概括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这是一个需要思想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阐述思想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在伟大变革中不断推动思想理论向前发展的时代”[16]。党的二十大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思考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一系列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深刻阐释,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形成了包括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则等在内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关于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关于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17]。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各项战略布局进行了周密部署,对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精心安排,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高度统一[18]。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党的二十大郑重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大意义,他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19];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20];强调“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出科学概括。这个概括是党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我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完善、实践上不断丰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我们要深刻领会、系统把握,特别是要把这个本质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2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把握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演进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阶段(党的二十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阐释了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担负的责任,传递了中国共产党愿携手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促进现代化建设、推动世界繁荣进步的真诚意愿,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世界意义。 2023年2月7日上午,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出了“极大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二是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三是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四是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五是深刻阐述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六是深刻阐述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七是深刻阐述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努力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良好开局[22]。主持开班式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同志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对于全党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2023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4]。 2023年3月15日,来自15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共同探讨“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这一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倡导各国政党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要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2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5点主张,科学回答了一系列现代化之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为肩负实现现代化使命的政党探索现代化道路、推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世界意义。 从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到2023年3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这30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标识性概念不断出现,基本内容逐步丰富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包括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要原则、目标任务、战略步骤、重大关系、政治保证、依靠力量、惠及对象、世界意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其理论探索和演进仍将不断进行下去,从已有理论探索和演进中我们能够获得许多深刻启示、受到深刻教育,概括起来就是:作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理论自信、理论创新的战略定力,坚定扛起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庄严历史责任,以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一百多年来,我们党正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才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形势,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党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新时代强军目标和战略,提出维护和落实中央对香港澳门的全面管治权,提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等,都是从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出发,经过审时度势、科学判断、深入思考提出来的,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26]。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我们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一经产生,之所以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之所以得到世界各国正义力量的强烈共鸣,之所以显示出巨大的思想伟力,就在于这个科学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在现代化问题上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得出了符合我国客观实际、时代要求和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科学认识。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党的二十大发出号召:“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正在推进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不断回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进程中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不断为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确保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宏愿顺利实现。 (作者系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詹成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第90页. [2]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第12页. [3] 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第1~2页. [4] 同上,第6页. [5] 同上,第4~9页. [6]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第367~368页. [7] 同上,第400~401页. [8] 同上,第476页. [9] 同上,第483页. [10] 同上,第494页. [11]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第48页. [12] 同上,第46页. [13] 同上,第46页. [14] 同上,第48页. [15] 同上,第93页. [16] 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第2页. [17]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第18~23页 [18] 同上,第23~58页. [19] 习近平.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N].人民日报,2023-02-08(1). [20] 同上. [21]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23日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J].求是,2023,1:9. [22] 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第90~97页. [23] 习近平.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N].人民日报,2023-02-08(1). [24]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23,9:5. [25] 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第97~100页. [26] 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J].求是,2022,13:7. 来源:《乡镇论坛》5月下旬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