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建设 >> 专家观点 |
社会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得天独厚” |
人民政协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顾磊)近10年,北京市非常重视社会企业发展,将其写入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5年规划中。目前,北京市社会企业发展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形成特色。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副书记、民政局副局长陈建领表示,社会企业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和优势,且不可替代。北京市的社会企业服务管理文件有望于今年内出台,“十四五”期间,社会企业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政策推动一脉相承 记者:我印象中,北京市是国内较早推动社会企业发展的地区之一。早在2016年,北京市在“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中就提出要发展社会企业。彼时,社会企业的定义尚有争论,北京市当时基于什么原因提出要发展社会企业?为何如此重视社会企业发展? 陈建领:北京关注社会企业较早。早在2005年,党中央就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任务。2007年,咱们按照中央要求在北京率先探索社会建设如何落地。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成立,探索社会建设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 按照中央要求和市委的职能定位,在探索激发社会活力、培育社会主体、构建社会和谐关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我们是一张蓝图绘到底,10年深耕基层,抓好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保障,特别是在做强街道、做实社区方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性、机制性的探索和实践,取得的成效得到了较大范围的认可。例如,我们与市委统战部合作,加强社会领域统战,促进新时期统战工作向体制外延伸和拓展,得到了中央统战部的认可;又如,作为市级枢纽型组织,北京市总工会发挥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全国总工会的认可,等等。 在探索社会实践过程中,凡是能够促进社会建设、激发社会活力、调动社会积极性的事我们都关注、支持。社会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在企业还是社会组织,都有一批人,他们挣钱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而是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服务社会。 我们的社会建设工作搞得如火如荼之际,作为官方智库的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受国外发展经验启发,向市委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北京市在探索社会建设的路径时,应关注社会企业业态的发展。 我们注意到,社会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市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价值与市场既有关联,又有区隔,能够借助市场手段投身社会公益,我们认为非常有价值。 实际上,在“十二五”社会建设规划时我们就在关注和推动社会企业发展。2011年,北京市出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支持社会企业的发展。社会企业进入省级文件中,这应该是第一次。 落实“十二五”规划时,我们做了一些推动社会企业发展的工作。在总结“十二五”社会建设规划与制定“十三五”社会治理规划时,我们有意将社会企业的发展作为新领域进行探索。 北京市“十三五”社会治理规划实际上是在“十二五”社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十三五”期间,一方面,我们组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认定和发布平台,很受企业欢迎;另一方面,在社会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和有关机构合作,进一步研究探索社会企业如何作为一种实体形态得到发展并获得社会认可。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也再次给市委写报告,希望再进一步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 民政部在深圳办慈展会,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认定社会企业。我们学习好经验,在北京搞“社会公益汇”,推动社会企业在该平台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对接并抱团取暖。在此基础上,我们在2018年推动成立了一家专门以推动社会企业发展为己任的社会组织,即北京市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会,支持其开展社会企业的认定、评价工作。 迄今,北京市已分3批认定近百家社会企业。作为社会机构运行的平台,尽管承受着很大压力,北京市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会在推进社会企业的认定、评估和宣传上做了大量工作,能够这么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也是难能可贵。 “十三五”时期推进加快 记者: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在社会企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推动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陈建领:“十三五”时期,我们按照规划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此外,社会企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个非常有利的契机,即北京市“回天地区”开展的“回天有我”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活动。在当地,除了需要补齐硬件方面的短板,老百姓对生活的便利性、多样性和舒适性是有不同需求的。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多次去“回天地区”调研,每次都有新感觉,感觉到那里确实有活力,老百姓参与社区治理的程度比较高。当地有一家社会企业,为群众提供歌咏辅导服务,成效明显,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智库将社会企业相关信息再次上报后,蔡奇同志明确批示,要求北京市委社会工委要关注和支持发展社会企业。由此,我们的各项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一方面,我们通过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会继续加大力度做好社会企业的认定和评估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与高校专家组成政策研究专班,研究北京市委、市政府如何支持社会企业的发展,聚焦社会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系统性、全方位地培育和支持社会企业。 历时1年多时间,我们的调研专班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络、协调。有意思的是,我们每到一个部门,人家都是连夜解读我们发送的材料。什么叫社会企业?字典上找不着,他们都很重视,也认可和支持社会企业发展,但难点在于如何提供支持?如果社会企业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就难以撬动税务、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在现有的法律政策框架内支持社会企业发展,我们的手段特别受限。 从现实工作的需要来看。大家知道北京一条热线撬动了“社会基层治理革命”,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北京对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进行立法,使两项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发展。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大家看到,物业对社区治理有很大的公益性作用,《物业条例》就是推动物业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来进行改造升级。我们正在研究能否将物业企业改造为社会企业,这对于壮大社会企业的阵营是非常有意义的。 总体而言,“十三五”时期,我们在政策制定、认定评估、实际工作需要方面积极地推动社会企业发展。目前,有关社会企业服务管理的文件已在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专题会上通过,正在争取发文。如果该文件能发布,我相信对北京市社会企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企业这一新型业态的社会认可程度将得到明显的提升。 社企有内生动力发展更顺 记者:《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明确提出按照政企分开、分类改革、试点先行、鼓励创新的原则,推动政府直接主办的公益类、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变为社会企业,引导具有公益性质的养老、助残、教育培训等机构转变为社会企业。从这5年时间来看,这两条路径能否走得通?为何?是否还有新的社会企业发展路径? 陈建领:总体来看,这两条路径设计得挺好,但操作起来可以说困难很大。经营性事业单位就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它有公益属性和公益职能,可以通过经营取得利润来支持自身发展,它是社会企业的雏形。然而,事业单位改制企业涉及土地资产处置等一系列难题,转型为社会企业就更难。另一个阻碍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企业这种崭新的社会形态之间的关联难以建立,尤其是老同志,不太能接受这种转型。 进展比较大的反而是社区服务、养老助残、慈善公益等企业性组织。这些机构的创业者们,内心深处往往存在着菩萨心肠,想为社会做一些事情,在能赚钱的前提下,更好地参与公益事业。这一类机构,迄今我们已经认定了88家社会企业。尽管步伐较慢,但是比较稳妥和扎实,认定一家就能够成一家,从原来的40多家到现在的80多家,再加上昌平区认定的社会企业,实际上已有100多家。 从北京市社会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从实际出发,在有内在积极性的企业家、企业等社会主体中去认定社会企业,是比较可行和稳妥的做法,不会因为政策法律的界限让我们束手无策。 就目前态势来看,政府虽然支持社会企业的发展,但并没有站在推动的一线。如果下一步社会企业服务管理相关文件能顺利发布,我们就可以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推动该项工作,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地支持社会企业发展。我们知道,中国扶贫基金会打造了几家大型社会企业,还有像水滴筹、首开集团这类做大病救助和养老服务的企业,我们想把他们争取到社会企业阵营里来。 参与社会治理,社企作用不可替代 记者:近5年来,北京市社会企业发展的整体成果如何?社会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贡献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在类似“回天地区”治理等区域性社会治理体系中,社会企业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实践中,与社会组织比较,社会企业的独特作用是什么? 陈建领:北京社会企业的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任务使命上讲,社会企业通过政府机构改革中的职能转移和政府购买服务,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特别是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黏性和城市韧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企业产生的价值,“回天地区”就有典型体现。“回天地区”是一个大型居住区,很多居民都是从市区疏解而来,配套设施缺口较大。社区建立之初,水电气热、路政、文教体卫等基本设施作为配套空间被开发商出售,失去了居民配套服务设施的功能。市委、市政府通过连续两个5年计划推动“回天地区”补短板,在硬件方面进行投入,然而,路修好了,篮球场建起来了,并不能说老百姓就满意了。 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7个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之外,老百姓对身边生活的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地区之间、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很大差异,不可能用一个模式或一个路子去解决。 与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单一性相比,社会企业既能成为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稳定主体,又能把政府注入的资源转换为丰富多彩的公共产品;与社会组织相比,社会企业更有底气,因为它能赚钱,能够用市场机制去解决社会问题;与纯粹的商业企业相比,它能够名正言顺地将解决社会问题作为旗帜或使命,比商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加积极主动,更有内生动力。所以,我们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和优势。 记者:可以说,社会企业很灵活。 陈建领:说到灵活,社会企业之所以对社会治理、社会建设有用,就是因为咱们的基本经济制度规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市场有时候会失灵,因而政府要加强监管和调节,然而,政府也有失灵的时候,所谓“万能政府”是不存在的。 党中央提出,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两个作用都要发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受你的提问启发,认为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都失灵的地带,社会企业自有它的空间。 北京社企有何特色 记者:区别于成都、上海、深圳、顺德等地,北京社会企业发展状况是否具备独有的特点? 陈建领:政府工作有阶段性,一届政府有它的任期和目标。北京市通过社会组织而非政府直接推动社会企业发展,比较扎实和稳妥。 我们注重从利润分配的构成上明确社会企业的发展路径,而非将公共资本的积累作为机构的发展使命。我们规定,社会企业年度利润的30%左右要固定地用于其所承担社会使命的事业发展上。打个比方,你赚100元,只能用70元去分红,你有30元必须投入到公益。我们强调履行社会使命的成效要可测量、可考核、可评价,而利润的分配比例是可以测量的。 比较而言,我们认为北京的社会企业发展,更多的是从社会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上进行推动的。如果社会企业服务管理有关文件顺利发布,意味着将社会企业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去推动和孵化,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将是北京市社会企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此外,我们从人才政策层面支持社会活动家、社会企业家发展,可以坚定社会企业的使命担当,引导社会企业家去干事创业;我们每年还对社会企业的运行成效要进行评估,加强监管,确保使命不漂移。 我们积极学习和借鉴如四川成都、广东顺德等地的好做法,为北京社会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让其感受到党委和政府支持的诚意。 社会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以小微企业为主。我们希望能挖掘和扶持一批大型企业进入其中,这也是今后的发展路径。 以认证和评估促发展 记者:2018年,北京市启动了社会企业认证。关于社企认证,目前国内有几个体系。北京的认证有何特点?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陈建领:北京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认定。由北京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会推动该项工作。目前我们掌握的认定社会企业有9个要素,包括:使命任务、注册信息、信用状况、经营管理、社会参与、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性及行业影响,其中最核心的是使命任务,即机构的价值定位。机构致力于公益事业,又有充沛的资源能够赢得社会影响力,可以获得优先认定。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不断地完善认定标准。例如,目前我们认定的前提条件是机构已运作两年以上。将来如果条件成熟,可将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企业以及殡葬服务类企业纳入社会企业体系,不一定非得等它们运作两年。 记者:从2021年社会企业认证来看,北京市各区域社会企业发展并不均衡,大兴区、房山区等认证数量较少。社会企业影响力评估报告也指出,海淀区是全市社会企业通过数量最多的行政区。未来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陈建领:社会组织是地区文明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社会企业介于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所以它跟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海淀地区的社会企业相对较多,这并不完全是政府直接重视和推动的结果,而是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昌平区的经济相对不那么发达,但是社会企业发展得好,这与政府大力推动分不开。这两个地区的情况,实际上是从两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起到基础性作用,例如西部地区对社会企业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但是在上海和深圳,社会企业的土壤就在那搁着,容易成事;另一方面,政府推动有很大、很直接的促进作用。 从这两个角度讲,北京要实现社会企业的均衡发展,应更多地动员政府力量、社会力量。我们对解决社会企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充分的信心。 记者:为何要启动社会企业影响力评估工作?您认为评估工作对北京市社会企业发展产生了哪些推动作用? 陈建领:影响力评估主要是对社会企业产生的社会成效进行评价、测量之后给予的一种组织认定。目前评估分为一星、二星、三星3个等级。我们根据社会企业的年度社会使命履行情况以及专家评价来确定其等级。在前不久社会企业认定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三星级社会企业和二星级社会企业。 星级评价是对社会企业影响力的标志性展示。目前,社会企业影响力的宣传和展示还是我们的短板。将来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社会企业影响力的宣传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增加频次,让全社会对社会企业的价值和使命能够认识、认知、认同。 “十四五”拟设立社企发展引导资金 记者:“十四五”时期,北京市以政策助推社会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是什么?有哪些政策给予的发展红利? 陈建领:应该说,在前些年探索的基础上,“十四五”时期北京的社会治理、社会建设、社会改革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即将出台的社会企业服务管理文件为标志,社会企业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是在政策法律框架内,全方位地给予社会企业更多政策支持;二是通过政府购买社会企业服务,让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从社会企业的监管上,从信用体系和监管体系的构建上,包括星级评定在内,对长期稳定地履行社会使命、作出贡献的社会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例如通过将社会企业家、社会活动家作为人才引进,支持社会企业发展;四是加大宣传和理论研究的力度,社会企业是新生事物,目前各地对其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对社会企业的认知应有统一的标准,好让大家去理解和认可。 目前,我们正在呼吁推动由企业和企业家出资,设立社会企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社会企业发展,进行影响力投资探索,这将是支持社会企业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措施。 来源:人民政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