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主办,武侯区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在武侯区开幕,来自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国内知名的社会组织代表以及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区治理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共同把脉国内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武侯区、厦门市、南京市分别介绍了社区治理方面的具体做法,武侯区实施的政务事务下沉、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三社联动”等社区治理新机制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参观学习:武侯社区治理模式值得推广
28日上午,参加首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的与会代表相继参观了武侯区华兴街道南桥社区、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和黉门街社区、簇桥街道锦城社区,参观了武侯区积极推动社区治理等方面情况。
“由于过去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社会组织不了解社区居民服务的具体事项,无法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也调动不起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在会上,武侯区区长林丽结合武侯区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情况,向与会嘉宾进行了分享。
“就这一难题,武侯区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能力,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林丽说,通过让院落自治组织、志愿者队伍、驻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等参与社区治理,让居民由“客人”变为“主人”,生活不仅变得方便,业余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
近年来,武侯区依托“深化社区治理机制改革”,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支撑,以专业社工服务为提升,积极推动“三社联动”社会化参与机制建设,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的联动发展,融合互动,进一步激发了社会活力,深化了社区治理创新。
目前,武侯区139项政务事项已面向社会“发包”,让社区服务“全面社会化”;同时,武侯区从上海等地引入10家品牌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使其与本土社区组织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有效引领带动本土社会组织快速发展。
交流发言:“三社联动”实现多元共治
28日下午举行的主论坛会上,武侯区作为国内三家发言代表之一,向会与代表介绍了该区开展“三社联动”社会化参与机制创新的具体做法。
据该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的实施,武侯区采取了许多措施,如:
积极搭建社会化参与平台,努力拓展社会化的参与空间,积极培育社会化参与主体,降低了社区社会组织登记“门槛”;
从沿海发达地区引入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实施了专业社工人才的“培育”计划,搭建了“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了社会化参与主体的快速发展;
厘清了政社边界,梳理出了《社区党组织履行职责事项》《社区居委会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事项》《社区居委会依法依规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三份清单;
明确了社区职责,深化了政社确权勘界,不断夯实了社会化参与机制建设基础。
专家观点:社区治理要实施多元主体参与
28日下午,首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会主论坛会上,来自中央编译局、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深入分析了国内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
何增科
“我们在社区治理中倡导推行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和良性互动是一种进步,但仍面临着两大挑战,驻区单位和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外来常住人口等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在社区治理的地位缺乏清晰的规定,同时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难免缺乏合力。”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何增科表示,社区共治将开辟社区治理新路,参与社区共治应包括社区议事协调机构、社区执行机构、社区发展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居民小区、停车场等次社区层面的“微自治”。
罗家德
面对转型时期的社会治理,清华大学教授罗家德认为,要引导和鼓励形成由下而上的社区自治力量,创造民生导向的由上而下的管理力量,同时实现两股力量的共存共生。
顾骏
上海大学教授顾骏是国内社会学界的资深专家,他在参观武侯区华兴街道南桥社区时对记者表示,武侯区在社区治理方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该区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过去社区负责的政务服务全盘移交给了社会组织,与此同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时候,还引入了专业化的社会组织,跟过去由社区来承接业务的工作方式完全不一样。
顾骏在主论坛会上强调,社会治理关键在于协同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当前,部分市民依然习惯有事找政府,我们要让市民遇到困难习惯找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要积极引导市民自己解决问题。
顾骏认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提供的服务应分为无偿、低偿和有偿,政府购买服务为保兜底,是主要面向弱势群体和公共职责。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提供的服务进行了无偿、低偿和有偿的科学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