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城乡基层治理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社会工作批示学习会(2024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同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社会政策研究院院长王杰秀出席并致辞。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郁建兴教授,北京大学的孙宽平教授、何艳玲教授,四川大学的姜晓萍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的朱正威教授,山东大学的王佃利教授,郑州大学的樊红敏教授,浙江大学的沈永东教授,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王创厅长进行了主旨演讲。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教授主持。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批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对进一步深化社会工作领域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华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将城乡基层治理与社会工作教育置于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学科建设、高端智库、重大项目、重大成果等众多方面都取得了瞩目成绩,为城乡基层治理创新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面对城乡基层治理和社会工作发展中的新变化、新任务,华南理工大学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理论与实践难题,推动社会工作力量精准对接多元化社会需求,促进人才培养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衔接。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王杰秀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的召开,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进一步明确了总体要求和根本任务,强化了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细化了各领域的重点工作。他强调,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和社会工作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的主责主业。自成立以来,研究会为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成为学术交流、理论创新和政策咨询的重要平台。未来将继续发挥在学术前沿、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城乡基层治理与社会工作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教授聚焦“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特征与趋势”作主旨演讲,他围绕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进展、特征和区域间差异等三个核心问题,深刻剖析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2020-2024)和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2024)两大数据库,指出东西部社会治理创新区域发展各有所长的重要特征,强调关注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关注触发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撑,要通过社会治理创新制度化与可持续发展,强化区域间社会治理创新经验交流,推动创新嵌入当地的制度体系与社会系统,实现区域内部的经验交流与互帮互促,从而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晓萍教授聚焦“数智向善——智能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与伦理风险防范”作主旨演讲,指出人类社会正迈向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核心要素的智能社会治理时代,但新兴技术发展必然产生伦理风险,智能社会治理的伦理风险防范刻不容缓。因此,智能社会治理应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和“平等尊重”的价值目标和智能社会治理伦理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完善智能社会治理伦理风险防范的标准,健全智能社会治理伦理风险防范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智能社会治理伦理风险防范的路径,达成智能社会治理伦理风险防范的全球共识,建立智能社会治理伦理风险防范共同体。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创始副院长兼秘书长孙宽平教授聚焦“社会工作框架下基层社会矛盾治理机制创新”作主旨演讲,他从基层社会矛盾的问题导向出发,分析当前基层社会矛盾的基本态势、治理手段以及创新方向。孙教授指出,当前基层社会矛盾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如城乡建设中的信访问题、经济下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网上舆情的情绪化表达等,整体呈现存量与增量并存的特点。孙教授呼吁各方关注基层治理中的重点人群问题,加强社会保障和政策覆盖,坚持党的社会工作理念和强化党的组织系统,通过制度化手段解决群众诉求。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沈永东教授聚焦“社会力量驱动的社会治理创新制度化”作主旨演讲,指出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制度化层级分布特征。社会组织发起的社会治理创新能否被制度化,关键促发因素在于其是否能直接应对社会焦点事件或危机,是否得到了强有力的领导推动。同时,多元化经费来源、社会组织创新成效也会影响由社会力量发起的社会治理创新制度化。最后,沈教授指出社会治理创新的地域差异问题,强调未来研究应当聚焦在如何缩小不同地区在社会治理创新上的差距、推动中西部社会治理创新等重要方向。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王创厅长聚焦“退役军人参与社会治理的广东实践”作主旨演讲,指出当前社会治理形势紧迫,存在风险多样化、人口基数大、叠加效应明显、需求异质性强、资源紧缺化和基层负担过重的重要趋势,而退役军人具有的政治信念坚定、使命责任强烈、作风素养过硬等特征,能够在政权稳定、思想道德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和应急应战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从“设机制、搭平台、筑网络、给激励、树典范、重协同”的整体思路出发,强化高位驱动的组织领导架构,搭建立体高效的社会资源网络,打造富有韧性的长效发展机制,从而调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形成榜样示范效应,建立有为有位的部门协作格局。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朱正威教授聚焦“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社会风险治理——一个系统集成的韧性分析框架”作主旨演讲,他认为现代社会风险日益呈现复合性、跨域性和不确定性,在中国的新发展阶段,传统的安全风险已经向粮食、能源、金融等领域的全球性、跨国性风险转变。现有的应急管理模式存在“碎片化”问题,治理主体的专业化分工难以应对复合型风险灾害。因此,需要从系统和整体出发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通过系统集成实现风险治理体系韧性提升,包括夯实工程与非工程等各类资源基础,加强“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协同,提升“平急转换”“平战一体”等机制运行效能,以及增强技术赋能和法治支撑。
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王佃利教授聚焦“政策驱动的社会工作:理念、逻辑与路径”作主旨演讲,指出要进一步理解机构改革所塑造的社会工作新格局、在新格局新趋势下加快实现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要深刻认识与理解城市发展的新定位、社会治理的新风险以及数字技术的新挑战。同时,要强化政策、理论、实践的三方互动,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党建引领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方法,强化社会治理的扩散、学习与创新。王教授还强调,在变革的时代中,要以人民需求为动力,坚持群众是创新主体,创新驱动发展,让社区生活更美好。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樊红敏教授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何以有效——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重心下移的经验观察”作主旨演讲,她认为可以从治理层级及责任面向的变化、治理性质的变化、治理方式的变化以及治理效能提升的目标等四个面向,来理解重心下移这一抽象概念。通过对地方网格化治理的实践调研,樊教授认为基层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行动逻辑可归结为以非制度化授权为特征的权力下移、选择性配置为特征的资源下移以及行政控制下的专业服务下移。基于此,樊教授还从资源多元动员、主体党建统合、技术有效以及权责清晰等四个维度,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现实路径。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王杰秀会长进行会议总结发言,指出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已从传统的救助与服务,扩展到促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基层治理等更广阔的领域范畴,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将党建引领贯穿于社会工作全过程,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切实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他进一步强调,要加强政策理论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新时代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要坚持久久为功,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和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聚焦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推动数字化技术与社会工作深度融合,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
本次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围绕城乡基层治理与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现实挑战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汇聚了多方智慧,展现了学术想象力、知识创新力和现实回应力,为共同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中共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庄侃,中共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广州市、佛山市、阳江市、河源市以及广州市天河区、佛山市南海区等地的社会工作部领导和一线同志等百余人出席会议。《社会政策研究》《城市观察》《党政研究》《学术研究》《岭南学刊》《公共治理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多家学术期刊编辑参加会议。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