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基层治理创新百花齐放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着力解决新时代社区发展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创建,调动各乡镇创新城乡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模式,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公共服务日渐精准高效,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百花齐放。

社会治理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基层治则天下安。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乡社区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共同缔造活动为路径,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和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深入创新实践,涌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城乡社区治理品牌,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党建引领 凝聚共建“向心力”

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如何将群众需求和党建结合起来?城关镇小西关社区先行先试,探索实施“五员领衔”社区治理新模式,组建由“共同缔造指导员+党员+网格员+楼管员+邻里互助员”组成的“头雁”队伍,组织带领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缔造活动。

共同缔造指导员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党员队伍由社区居住党员和下沉社区党员组成,网格员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楼管员由小区居民推举产生,邻里互助员由有责任心、有爱心、有担当的居民自愿担任,以“户户走到”“党员一户带十户”等活动为载体,以“五微五促”“小切口”工作法为主线,“五员”带头认领“党员共同缔造示范岗”,通过“微心愿+格子会”“微众筹+公开晒”等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引导居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积极建言献策,助力社区发展。

五社共融 绘就治理“同心圆”

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如何解决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欠缺、工作力量薄弱、治理精准化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化龙堰镇上湾村以村党支部为引领、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探索出了一条多方共治、五社共融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以“党建+社工”凝聚社区治理合力。借助化龙堰镇社工服务站,建立“党组织+社工+党员+居民”四位一体议事协商平台,通过“鸳鸯柏下话共建”“田间地头谋发展”等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和居民的积极性,畅通“党员带动、居民参与”渠道。积极链接社区资源,加强与辖区单位、村办企业、社会组织联动,带动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到社区,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格局。

以“项目+社区社会组织”提升治理能力。以镇社工站为平台,上湾村成功孵化了“幸福来敲门”助老服务队、爱心支教服务队等社区社会组织,依托“中华慈善总会五社联动志愿加油站”项目,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特殊群体,积极对接民政、妇联、教育等部门资源,开展“长者居家安全”“困境儿童关爱”等一系列特色、暖心、惠民的志愿服务活动,运用积分制管理方法,引导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让社区社会组织成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

积分带动 引领自治“新风尚”

农村社区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如何将村民发动起来,真正实现社区治理和村民参与的双向奔赴?回龙乡二十村深入实施“积分制+社区治理”,运用积分制管理方法,将人居环境整治、文明乡风建设等公共事务转化成可量化的积分评价体系,实现社区治理由“任务命令”变为“激励引导”,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有效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健全一套体系。通过户院会、村民议事会等形式,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以“讲发展,比勤劳”“讲文明,比节俭”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治理评价体系,实行一户一卡,所得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建立两项机制。建立“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机制,每月由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群众代表组成积分管理专班,逐户检查评比现场打分,设置“红黑榜”荣誉墙,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家庭发放荣誉卡,在“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中优先推荐;把违反村规民约等不文明行为拍成视频短片,并扣除相应的家庭积分,进行通报。

收获三个变化。通过积分制带动,人人都在比积分、争先进,一大批能人返乡创业,投资建厂,兴办企业,带动村民增收,激发了发展“新活力”;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维护环境卫生成了群众自觉,社区焕发出“新颜值”;积分制实施后,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村民都能通过户院会、议事会等方式参与决策,监督落实,树立起文明健康的乡风民风,社区展现出“新风貌”。

文化赋能 激活治理“新引擎”

繁荣的社区文化使社区治理行稳致远。窑淮镇陈家铺村立足实际,深挖辖区文化资源,让文化软实力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引擎”。

“家园文化”促共建。以共同缔造的理念,打造“家园文化”,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建立“1+1+1+N”即“联合党支部+监事会+综合治理委员会+理事会、协会合作社等”拉网式治理体系,强化党员带头示范作用,通过“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宣传共同缔造理念。搭建“屋场夜话”“户院会话发展”等议事平台,把群众关心的村庄发展规划、民生设施建设等事项摆上群众的议事桌,实施“党建+三乡人(原乡人: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乡贤;返乡人:退役军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大学生;新乡人:艺术家、企业家、农业专家)”回归工程,组织引导乡贤能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全过程,确保一个村、一家亲、一条心、一起拼。

“友善文化”促和谐。坚持党员引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运用积分制管理、道德评议会等方式,涵养社区“友善文化”,定期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创建活动,评出了一大批孝老爱亲、文明友善、勤劳致富的先进模范,引导群众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形成邻里守望相助、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

“茶旅文化”促振兴。陈家铺村以茶为媒,以文艺引路,打造“茶+村”“茶+山”“茶+宿”等新型旅游业态,将艺术文化融入社区治理,让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窑淮镇

诗茶远方 美哉窑淮

窑淮镇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以西32公里,素有千里房县“西大门”之称。站在村观景台上眺望,葱茏的茶园环绕村落,雅致的民居傍水而建,茶农们一边劳作,一边哼着小调……一幅乡村振兴的窑淮画卷徐徐展开。

茶叶搭台 念好“富民经”

在湖北诗源茶旅文化有限公司茶园里,茶农们手提修剪机,在茶垄中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原本凌乱的茶垄变得“横平竖直”,四周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我家的地都流转给‘诗源’公司了,在这里修剪茶垄一天150元。种茶补贴每亩4000多元,补贴、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加起来年收入1万多元。”铺沟村三组村民周光富笑着说,村里像他一样的茶农有数百人。

在窑淮镇窑场村佛洞茶园里,漫山遍野的茶树错落有致。游步道上、茶园里、观景亭中,到处都是游客们拍照、玩耍的身影。

“平时在城市生活节奏很快、压力很大,周末带着家人来这里采茶、制茶、品茶,亲近自然、放松身心,非常惬意。”游客李先生说。

窑淮镇党委书记刘玲玲介绍,近年来,窑淮镇以“茶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特色服务队+农户”的发展模式,创建管理、采摘、修剪、除草、施肥、电商销售等服务队,推动茶叶品质提升;利用“租金+股金+薪金+奖金”利益分配模式,将6000余名茶农牢牢吸引在茶叶产业链上。同时,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组建茶叶协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以科技赋能茶叶产业链发展。

据统计,窑淮镇下辖14个村,其中13个村、95%的农户种茶。全镇现已发展茶园3.15万亩,规模性茶企7家,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37家,年产干茶500余吨,年产值达1.28亿元。

文艺引路 提振“精气神”

走进古朴与现代融合的窑淮镇陈家铺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本地的砖、瓦、石头等搭建的艺术村标。继续前行,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清湾幽泉。陈家铺村云来简宿,原本是一座荒废的干打垒土房。签约设计师按照“回到简单朴素生活”的设计理念重新装修后,一草一木、一石一瓦,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村记忆”。

“目前这里已经成为集生态康养、休闲娱乐、产业研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民宿、网红打卡地。”云来简宿负责人柯昌兵说。

村里的“归心书院”由知名画家、中国宋庄画家村创始人张惠平所建。走进书院,各类书画琳琅满目,空气中飘散着墨香。从事艺术教育的张惠平,每年都会带着学生从北京来此研学。附近村民和留守儿童,每年都可免费接受来自一线城市高水平的艺术教育。

2021年,窑淮镇启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陈家铺村以文艺引路,成立村级投资旅游公司,鼓励村民以闲置房屋和土地入股,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由签约的艺术家对农户房屋进行创意设计,把民居打造成精品民宿、研学基地、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目前已带动20余户村民在家门口致富。

人才赋能 培育“新引擎”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近年来,窑淮镇大力实施“三乡人”工程,通过吸收原乡人就业、培育返乡人创业、吸引新乡人兴业,聚力打造乡村人才“聚能环”,实现引才回归、引业回乡、引资回流“三赢”局面。

在陈家铺村果蔬采摘大棚内,村民们给葡萄苗松土、除草,然后打开智能喷灌系统,给果苗补足水分。“我们种植妮娜皇后等高端品种的葡萄,市场价每斤最高可达百元。”志跃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柯尊佩介绍。

栽下梧桐树,引来返乡人。能人柯尊敬、柯尊佩是陈家铺村村民,早些年在北京创业定居。了解到政府出台多项惠农政策后,两人回村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集观光旅游、生态农业、农耕体验、研学营地为一体的智能生态大棚,项目占地100亩,全部投产后预计年收入300万元,户均年增收2万元。

培育领头雁,留住原乡人。甘师军也是陈家铺村村民,之前在房县县城经商。2016年,他成立房县陵洲药业有限公司,通过流转陈家铺村土地500余亩,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在基地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搭建好舞台,招引外乡人。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聘请高校专家、企业专家、农业专家担任产业发展、运营顾问,全过程指导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同时,把艺术家们作为“新乡人”招引落户,打造小型艺术村。

截至目前,已有50余人回归窑淮,在这片热土创新创业,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城关镇

“五员领衔”共同缔造美好家园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老百姓才是“主角”。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关镇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以“五共”(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以“五员领衔”(共同缔造指导员、网格员、党员、楼管员、邻里互助员)为“头雁”,以“五微五促”工作法为抓手,大力培养能够把群众组织起来的带头人队伍,做到“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让群众成为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主导者、建设者、受益者。

“五员领衔”拧成了“一股绳”

“五员代表五个方面的力量,即共同缔造指导员、党员、网格员、楼管员、邻里互助员;领衔就是带头的意思,在决策共谋中带头出谋划策,在发展共建中带头投工投劳,在建设共管中带头认领管理岗位,在效果共评中带头公正评价,在成果共享中讲好共同缔造的故事。”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城关镇党委书记丁杰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培训会上多次强调。

城关镇探索实施“五员领衔”社区治理新模式,以网格、小区、村组为单位,选派共同缔造活动指导员,在精细化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中领衔,统筹好、组织好、指导好区域内的下沉单位、社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各类共同缔造活动,实施共同缔造项目。培优党员队伍,落实“党员一户带十户”“党员共同缔造示范岗”等制度,在组织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活动中领衔。建强网格员队伍,进一步推进“多网合一”和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在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中领衔,为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营造和谐便利的环境。

配齐楼管员(户院管理员)队伍,在带动群众自治自管中领衔。以小区楼栋为单位,建立“两长一员”的楼管员队伍。壮大邻里互助员队伍,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缔造和谐邻里中领衔。由群众自愿担任邻里互助员,重点做到“四个一”:以小区每名邻里互助员自愿包联一名以上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急需帮助的群体,主动参加一个以上社区党组织领导的群众组织,结合自身特长积极提供一项以上的志愿服务,主动包干一处公共区域的环境整治和日常保洁。

“五微五促”燃起了“一堆火”

“昔日这里杂草丛生,是无人管理的空地。如今地平了,崭新的健身器材安装好后变成了健身好场所,党和政府真正把我们老百姓的诉求放在了心上。”家住小西关社区祥合小区的居民陈大爷指着刚建好的健身广场高兴地说。该社区召开居民议事会,针对小区居民提出环境改造的意见,一致同意在小区建造健身广场,在建造过程中干群和下沉单位纷纷投工、捐钱、捐物共同缔造健身广场。

微心愿促共谋。通过召开网格议事会,对收集到的群众微心愿进行梳理。属于合理个性化需求的,通过线上线下发布,发动党员、干部和爱心群众认领;属于共性微心愿的,由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牵头进行分析研判,群众积极参与,将共性微心愿作为共同缔造项目向社区党组织申报立项。

微众筹促共建。通过社区共谋确立的社区共同缔造项目,采用“四六分摊”多方众筹的方式,即社区兜底承担资金最高不超过60%,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筹资最低不少于40%。对项目实施进行公开管理,真正做到项目实施公开透明。

微积分促共管。通过建立志愿者积分、小管家积分、荣誉积分提升居民共管的积极性,按照志愿活动时长将所有参加志愿活动的都纳入志愿者积分;参与共同缔造项目管理、环境管理等公共事项管理的都纳入小管家积分,被评为典型的纳入荣誉积分。社区通过用积分换物品、对积分靠前的进行定期评奖等方式凸显积分价值。

微典型促共评。通过定期评比最美社区工作者、最美党员、最美志愿者、最美网格(小区)等,为社区居民树立一批优秀典型,激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在社区建立双向评机制,即大家评项目、评“两委”、评服务、评治理;以居民公约为准,每季度评典型,设立网格(小区)红黑榜评大家。

微变化促共享。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实现人居环境更美观,邻里关系更和谐,基础配套更完善,志愿活动更丰富。每季度组织“社区微变化·我当讲解员”活动,招募辖区群众担任社区讲解员,重点讲好共同缔造的故事,从分享中凝聚加深共同缔造的共识。

目前,全镇共召开共同缔造户院会200余次,征集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村湾治理等方面意见建议66条。5000名志愿者开展政策理论法治宣讲、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治理、关爱留守儿童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达300余场次,服务群众达50000余人次。


来源:中国社区报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
微信公众号: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907
网址:www.shzl.org.cn     邮箱:zgshzlyjh@shzl.org.cn   电话:010-65123357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shzl.org.cn.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   京ICP备200032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