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期间,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等单位与邛崃市人民政府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充分合作”的原则,通过不断深化合作,在公园城市建设、社会基层治理、社治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人才+信息”“人才+项目”融合优势,努力实现“招才引智”与“聚才用智”有机结合,为邛崃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提供路径和方法,推动公园城市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蒋天文分别围绕公园城市建设与治理价值重塑、邛崃市公园城市治理作主旨演讲。
以公园城市建设与治理价值重塑为主题,在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的背景下,需要多元化治理、复杂化治理和专业化治理,而将“城市性”纳入治理,是实现专业化治理的关键。集聚性是城市的首要特质和生命力之所在,发展需要集聚,从而形成规模效益,但形成集聚的同时,也要预防拥挤。预防拥挤则需要处理好空间性、异质性的问题。生态和生活不仅是发展的负担,更是发展本身,是发展模式创新的关键。公园城市不是城乡空间形态的二元划分,而是空间延续、发展共同体、要实现从区划管理到区域治理的转变,要将农业纳入城市产业体系。
围绕邛崃公园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综合试验展开论述,邛崃文化底蕴深厚,生态基础良好,要充分发挥自然优势、把人文山水转化为发展红利,将好生活、好生态转化为生产力,要孵化乡土人文产业链,以文养文,以水养水,以公园养公园。
在“圆桌对话”环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徐家良,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伟东,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林,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光和邛崃市羊安街道界牌村党委书记杨玉梅围绕“公园城市治理和城乡融合发展”主题,就公园城市治理和城乡融合发展、城乡社区治理效能提升、新时代社区发展治理创新等方面开展交流探讨,为邛崃社会治理工作注入新动能。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社会治理是个复杂命题,需要社会主体多元参与。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三个主体是社区治理的主要构成,但三大主体资源没有最大化发挥作用。应该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三社”为中心,让不同的主体发挥自身作用,同时探讨“三社”联动,让这几个主体联结起来、形成有机互动。
公园带有共用性,在公园城市建设中,要抓准专业化与公众化的关系。城市是市民生活的共同体,公众如何参与是公园城市建设和城乡发展治理应该考虑的问题。应该思考开发一套可行的公众参与机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例如,一个主题公园要培育主体社群、策划主体活动、带动主体产业,形成闭环。
人是最好的资源,公园城市建设要开放,通过开放获得资源。要强调专业化治理,同时避免陷入专业化“悖论”,一定要跟大众参与有效结合,处理好专业化与公众间的关系。
在很多老旧小区,存在着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公园给居民提供了公共交流的场所,也提供了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在打造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居民参与,以及年轻人与老年人等不同的群体对公园休闲时间、设施需求等的多样性,通过人性化打造,让不同群体在享受美景的同时各取所需,同时也避免了公园城市的建设千人一面。公众参与度不高,引导不足,要通过分类引导,搭建平台等,让公众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不管怎样的背景,从事怎样的职业,我们都是社区中的一员。目前,成都有4200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占比50%,乡村社区占比40%,产业社区占比10%,成都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上可谓用心用力,可圈可点,一方面是坚持党建引领,另一方面是采取了不同类型社区,不同的推进策略。城镇化社区着眼智慧化打造,乡村社区着眼环境改变,经济发展,产业社区重视规划引领,我很看好这一伟大进程。希望邛崃工作再上台阶,形成邛崃经验,让社区居民生活更加美好。
界牌村通过党建引领、村规民约管理、产业发展,现在村集体有1000多万固定资产,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多元。农村好了,农民富了,环境好了,社区治理活动多了,矛盾纠纷也减少了,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深入邛崃市临邛街道前进社区、文昌宫社区,孔明街道郭山村等点位参观调研,实地了解邛崃市产业社区建设情况、实验区建设情况、创新乡村振兴治理模式和路径等方面的做法。
据了解,邛崃市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探索公园城市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首创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机制被写入了中央1号文件,“为村”治理模式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特别是入选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邛崃市通过建立驻社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履行社区治理责任评价体系,探索形成“家有好邻”服务品牌,荣获全国首届社区发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奖,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