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建设 >>  专家观点
陈文:在创新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方面先行先试


 作者: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陈文

1585285042451790.jpg

  

此次疫情是对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应时刻警钟长鸣,把城市风险治理摆在突出位置,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全面创新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制机制,将是“战疫”之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提出:“在这次应对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城市是国家的重要空间形态,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于城市人口的聚居性和人员交往的频繁性,城市受疫情的影响最大,也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此次疫情是对我国城市治理的极大挑战,也是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应时刻警钟长鸣,把城市风险治理摆在突出位置,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全面创新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制机制,将是“战疫”之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深圳构筑起协同共治的社会防疫共同体


  作为年轻的特大城市,深圳的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为有效化解疫情防控的压力,深圳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在创新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方面探索践行。


  一是迅速组织防控,遏制疫情蔓延扩散。在应对城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地方政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管理能力至关重要。自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之后,深圳市委市政府连夜紧急部署疫情防控,24小时内分别召开两次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并公布了49家发热门诊名单。这为最大限度地迅速整合防控力量,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集中救治,有力有效遏制疫情蔓延扩散争取了时间,也为后续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实行联防联控,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在高度多元化和流动性的现代城市,快速实现对城市社会的“组织化”,广泛动员广大市民和团体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尤为关键。深圳较快地形成了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联防联控的组织网络体系,实施涵盖“五个100%”“十个一律”“四个重点”的19条硬核防控措施,小区100%实行封闭式管理。广泛动员和整合物业公司、业委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各方资源,以社区为主阵地,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机关下沉党员干部以及由社区工作人员、社康中心医务人员、社区民警组成的“三位一体”工作组等为主要力量,在深圳市700余个社区、4800多个花园小区、1800多个城中村进行了全覆盖、无死角的人员排查和综合防控,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左右齐抓共治的牢固防线,构筑起多元参与、协同共治、人人尽责的社会防疫共同体。


  三是注重科技抗疫,切实做到科学防控。深圳充分发挥创新型城市的各种科技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大力推动数字政府的跨领域、跨部门的大数据互联互通,互联网、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在疫情发现、预警、防治等方面,充分展现了深圳科技抗疫的“硬核”实力。如“i深圳”APP为市民提供全面、周到的疫情防控相关服务,通过线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等非接触式办事的方式,大大减少了人员跑动,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是推行透明防控,及时消除民众恐慌。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深圳在信息发布工作上有较大突破,努力争取到副省级城市发布病例个案的许可,公布到小区名字则是内地公共卫生史上的一次突破。在不泄露病人隐私的前提下,深圳于1月30日在全国率先公布了第一批共31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发病期间曾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1月31日,深圳继续公布了新冠肺炎患者曾在出现病症期间逗留过的82个场所。并宣布从2月1日开始,每天下午2点公布前一天确诊病人逗留过的小区或场所,并形成了相关信息定期公开制度,及时回应了广大市民的诉求和关切。


  五是重视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暖心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服务企业为居家隔离的居民提供送菜、送水果、取快递、拿外卖等暖心服务,赢得了市民的好评和赞许。


  在现代城市治理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求深圳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提升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这就要求深圳必须用全球城市的标准加快推进全面改革创新,不但要在经济实力和发展质量方面跻身全球城市前列,也要在提升公共安全能力、公共服务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亟须在现代城市治理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为打造全球标杆城市提供坚实和持续的制度和效能支撑。


  一是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建立健全集公共安全治理信息收集、指挥、决策、执行、调度、反馈、舆情引导等于一体的权责体系和协作机制,确保公共安全治理信息畅达、反应迅速、指挥得当、执行到位、措施科学、保障有力,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二是建立健全扁平化的现代城市治理体制。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城市和大都市的普遍管理经验,在压缩城市管理层级和行政链条方面先行先试,按照“扁平、精简、高效”的原则,尝试推进城市管理的层级缩减和职能整合改革,大力压缩中间层级及其管理部门,形成“市-社区”的扁平化、高效化的现代城市治理体制,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效能。


  三是加快构建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首先,要加强城市治理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的协同,建立健全部门协同治理的职责清单,实行主管责任与属地责任相结合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减少和规范针对基层的各种繁杂行政性检查项目为突破口,加大对于市区各职能部门的主管责任追究力度,改变“主管部门责任淡化、属地责任难以落实”的治理困境,切实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其次,要推行党和政府与社会各方合作互动的网络型多元治理,构建“党-政-居-社-群”协同参与现代城市治理的共治新秩序。再者,加强城市群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合作应对和共治能力建设,提高城市之间的公共安全治理的联动性,完善信息共享和联合研判机制。


  四是切实加强对社区人财物的投入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因此,必须从固本强基和夯实执政基础的高度,全面加强社区的资源配置和人才配备,推行党政干部下沉社区和扎根基层的常态化制度,探索建立社区居民评价党政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民意测评机制,完善从社区中选拔干部的组织人事制度,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真正实现“资源投入到社区、干部派驻到社区、人才配备到社区、工作落实到社区、服务惠及到社区”。


  五是推进公共安全治理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吸收借鉴国际公共安全治理的经验和做法,完善公共安全治理的制度体系和标准流程,健全公共安全事件信息发布和公开的制度、机制、条件和标准等,建立应急信息直通汇报制度,在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提升依法有序开展城市应急管理的能力。


  六是建设公共安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秉持统一平台、系统整合、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业务协同的理念,以整合构建统一的公共安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信息系统为重点,盘活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库资源,减少乃至杜绝“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现象,推动平台资源整合和多方利用,逐步推进各级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支撑信息资源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通和协同共享。


  七是大力培育公共安全专业型人才。加大资源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加快公共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扩大、优化和提升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深化公共安全治理的产教研融合,大力扶持公共安全新产业、新业态和专业机构的发展。


  八是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和市场监管。制定出台严格制度和举措,加强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规范管理,切实推进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从源头上减少类似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
微信公众号: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907
网址:www.shzl.org.cn     邮箱:zgshzlyjh@shzl.org.cn   电话:010-65123357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shzl.org.cn.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   京ICP备20003282号-1